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拥有多元之爱的无性别无性吸引者

船思 2023-07-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无性吸引之声 Author 无性吸引之声

受访人地厘蛇与猫咪。图片由地厘蛇提供


文|文灿


(本文根据受访人地厘蛇的经历而写作)


对于自己是无性吸引者这件事,地厘蛇觉得有些孤单。在无性吸引群体中,地厘蛇感觉自己有些格格不入,但却又无法转身融入有性吸引群体。


而性别认同的探索也在进行着。二十多年里,地厘蛇一直处在“收腹”的紧张状态,这与幼时原生家庭中的性别规训有关。


地厘蛇正在尝试做放松练习。


如今,伴侣与朋友陪伴在地厘蛇身边。地厘蛇感到很幸福,并相信未来也会幸福下去。


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点此阅读倡议理由书)。


暂停与重启


2009年,地厘蛇(此系Delicious的音译,地厘蛇形容自己为“蛇年出生的吃货”)在豆瓣女权小组探索“究竟是男友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时,接触到了AVEN(无性吸引能见度和教育网络)。


浏览网站后,地厘蛇发现自己似乎和无性吸引者有些相像。


比如,当朋友提到某人好“性感”时,地厘蛇朦朦胧胧地觉得自己理解的“性感”和朋友所理解的好像不是一回事。


对于地厘蛇而言,“性感”就是外形漂亮,与欲望无关。地厘蛇体会不到因为外貌而产生性吸引的感受。


地厘蛇把在AVEN上的探索感受分享给男友以后,男友并没有兴趣去了解,只是根据对“无性恋”(无性吸引)这个词的第一印象否认了地厘蛇。


“你肯定不是的。你看我们是有性生活的吧。”


地厘蛇暂时将此事搁置了。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更多的信息渠道来确认自己是否是无性吸引,而另一方面,地厘蛇发现大多数无性吸引者都对性不感兴趣,但自己却并非这样,这让地厘蛇觉得自己“不属于”无性吸引。


同时,有性吸引的社会规范让地厘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误以为不想回应伴侣的性需求就是不爱的表现。


直到2017年10月底,在Asexual Awareness Week(无性吸引觉醒周)[1]上,朋友在脸书里提到用“灰色性吸引”[2]来描述自己很贴切,并附上了一个无性吸引词汇表链接。


那时,了解到这些信息后的地厘蛇觉得自己是“半性吸引”[3]


由于地厘蛇在性方面的感受与其所看到的无性吸引者的故事有太大的不同,地厘蛇一直渴望着一种认同感。


注①:该活动于2019年更名为Ace Week(无性吸引周)。

注②:该词汇此前多表述为“灰色性向”或“灰色无性恋”。

注③:该词汇此前多表述为“半性恋”或“半无性恋”。


受访人地厘蛇与猫咪。图片由地厘蛇提供


2021年3月,地厘蛇曾作为受访人参与过一个由研究无性吸引的学者发起的无性吸引调查活动,而在填写问卷时,地厘蛇感觉自己的性生活频率好像相对于无性吸引来说有些“偏高”了。


做完问卷之后,地厘蛇想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有没有什么规律。


但最后学者告诉地厘蛇,答案没有规律,性生活从“完全没有”到“频率较高”的各个区间都有人存在,并没有集中在某个区间。


那时,地厘蛇觉得自己得到了一种认可。


“那个回答让我没有那么焦虑,现在我说自己是无性吸引都感觉比较有底气。”


现在,已经找到认同的地厘蛇回过头来再次思考,觉得自己对性的兴趣和对其它事物的兴趣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都只是一种好奇心。


地厘蛇想知道身体上可以有怎样不同的感觉,同时也对性行为中的快感有很高的期待。


地厘蛇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话,即“性的快感很大一部分是由大脑来激发”。这让地厘蛇开始尝试在头脑中练习这种感受,但有时候因为精神过于集中,会出现练睡着的情况。


“(这种感觉)非常模糊,很难抓住。可能练习时间长了会好一点,就像练习任何事情一样。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


受访人地厘蛇与圣诞老人。图片由地厘蛇提供


Polyamory(多元之爱)


2019年夏天,地厘蛇在合唱团认识了现在的伴侣栗子,那时她来为合唱团做伴奏。


伴侣是跨性别女性,但当时没有出柜。地厘蛇没有第一时间认出对方的被指派性别,只觉得“这个人和我表妹长得有点像”。


后来地厘蛇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她分享了和跨性别有关的帖子,才慢慢意识到对方是跨性别者。


那时地厘蛇发现,喜欢的人是什么性别,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地厘蛇对精神层面的共鸣需求要大得多。


但地厘蛇与栗子相恋的过程并不顺畅。起初产生了一个小误会,对方以为地厘蛇只是因为她的跨性别身份而对跨性别者感兴趣,地厘蛇为此被拉黑了一段时间。


2019年10月,地厘蛇邀请她和朋友一起来家里吃饺子,并介绍了当时的男友。


地厘蛇告诉过男友,自己是一个有着多元之爱的人。


对于地厘蛇来说,多元之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一个人能够同时被好几个人吸引,拥有多重亲密关系;第二层则是包容这样一种关系。


男友知道地厘蛇对栗子有感觉。尽管他有些无法接受多元之爱,但也同意了地厘蛇与栗子约会。


直到后来,地厘蛇才察觉到男友存在隐隐约约的厌女心理——男友似乎觉得栗子作为一名女性不会跟他竞争。最后,在2019年圣诞夜,男友提出了分手。


和男友分手后,地厘蛇同栗子感情更进一步,两人在多元之爱上达成了共识,而这两点共同构建起两人的亲密关系。


尽管她的浪漫/性倾向与地厘蛇不同——地厘蛇是泛性浪漫无性吸引,而栗子则处在无浪漫光谱之上,并会对一个以上的性别感受到性吸引——但这种不同并不会让作为关系安纳其主义者的两人感到焦虑。


后来,栗子的房子进了黄蜂,而房东不愿解决这件事。在这样的契机下,她搬来与地厘蛇生活在了一起。


2021年2月28日,地厘蛇和栗子结婚了。


受访人地厘蛇和伴侣结婚时使用的小木屋。图片由地厘蛇提供


尽管在婚姻关系中,两人也曾因为对方无意间触碰到自己的创伤而产生应激反应,但两个人会在事情发生后自我反思,冷静对话。


“我们的感情到现在也是挺深厚的,和她在一起我觉得很有安全感。很多不能对别人说的话,我也可以跟她说。


“性方面的需求我无所谓,我是有欲望的,但是这个欲望没有指向具体的某个人。”


无性别者


在读大学本科时,地厘蛇的无性别认同便已有相关迹象,尽管当时的地厘蛇并未意识到这点。


刚开学不久,地厘蛇就转班了,后来听说原班级有男同学讲“班上又少了一个女生”时,地厘蛇觉得应该是“少了半个女生”。


地厘蛇对性别表达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在2018年,地厘蛇突然剃了一个光头,并发在了朋友圈。


这一发,便“炸”出了许多人,其中有人问地厘蛇“是不是出家了”。导师见到地厘蛇时也吓了一跳,问地厘蛇“是不是想不开”。


但剃光头这件事在地厘蛇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后来地厘蛇才意识到,头发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性别表达。


受访人地厘蛇在2018年剃了个光头。图片由地厘蛇提供


2018年8月,在一个木屋派对(Cottage Party)上,地厘蛇认识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邀请地厘蛇加入了一个性少数小组,而组里的朋友以及后来的伴侣,都让地厘蛇更充分地了解到与跨性别有关的信息。


地厘蛇通过阅读别人的故事寻找着与自己相符的共鸣点,并逐渐意识到自己属于无性别。


与栗子结婚后,地厘蛇才告诉家人具体的情况。地厘蛇的母亲大吃一惊,因为这并不符合中国的一夫一妻制度。


“那你们谁才是丈夫?”“你不会是男的吧?”


地厘蛇觉得“这样想其实问题也不大”。对于“男生”这个标签,地厘蛇并不反感,只是觉得自己与其并没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无性别是当下最适合我的。我觉得这样的状态是最舒服的。”


但在达到这一良好的状态之前,某种似乎已经习惯到隐形的压力一直在伴随着地厘蛇。


有一天,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地厘蛇发现自己一直在收腹。这原来是自己紧张的表现,但二十多年来,地厘蛇一直没有意识到这点。


“我感觉这种压力和性别表达有一点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地厘蛇的母亲同样也受到过性别规训的压迫,但她的应对方式是变得优秀。她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而这种严格同样也在约束着地厘蛇。


在地厘蛇年幼时,每当其坐姿、站姿不端正,母亲就会用力拍打地厘蛇的背部,要求其“挺胸收腹”,且常常说着类似于“女孩子家家像什么样子”的话。


直到现在和母亲聊天,地厘蛇依旧会习惯性紧张。


“但是(我)至少能意识到了,也会做一些放松练习。”


Photo by Alexander Grey on Unsplash


如今,在接受自己,并与自己和解之后,地厘蛇感觉到一种平静萦绕着自己,其所需要的外界认可也变得越来越少。


“因为只要我不糊弄自己,那外界怎么看我其实没有关系,因为我重视我自己。


“而且我觉得其实我也挺幸运的,能遇到我的伴侣,还有现在这群朋友。


“我觉得这个探索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所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感到平和、充实。”


写在最后


藉由本文,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地关注到二元性别以外的人群,并认识到议题之间的交互性。


END


推荐阅读

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参考译名表

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


往期回顾

【妇女节专稿】迈向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

与无性吸引朋友的相处手册(第三季):人际社交

无性吸引身份是上天赐予她的最好礼物

“我爱我复杂多元的特质,也感恩自己仍能爱与被爱”

“我以为恋人就是朋友中最好的朋友”

一位无性吸引者走出“金字塔最底端”


欢迎扫码联系社群专员加入社群



无性吸引之声

关于无性吸引(无性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